您好!请 登录 | 注册
快速预约

耳鸣耳聋(针灸科)

浙江省中医院(湖滨院区)

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于1931年,是全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,现为一家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、保健、康复为一体,中医特色优势鲜明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。1999年,医院成立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,是全省唯一一家通过SIDCER国际认证和世中联CAP认证的单位。2007年,医院成立全国首个名中医研究院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发来贺信指出“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”,在这一精神指引下,医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,目前拥有湖滨、钱塘和西溪三个运营的院区,富阳、莫干山和嘉兴三个院区正在建设中。目前核定床位2370张,到“十四五”末编制床位数达4600张,研究型床位达110张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405人,在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,医院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十(2022年第九)。先后获得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、国家重点疑难疾病诊疗中心、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依托医院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建设单位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(中医医院)。医院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57个,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5个,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,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3个,省级重点专科13个。2017年,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获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。2023年,中西医结合临床、中医脾胃病学、中医骨伤科学、中医药信息学4个学科入选全国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名单;8个专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;13个学科入围2023年全国中医医院学术影响力前二十,其中血液病学排名全国第一。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医院自1980年起承担人才培养相关工作,先后自主培养了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、全国名中医等高端人才200余人,每年培养各层次医学人才近千人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难点,探索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创新,搭建了临床研究公共平台、大数据平台、临床基础转化平台和临床研究协作网络平台等,实现了“临床-科研-转化”全周期的科学研究链;率先形成“医学政企研”多方联动高效合作机制,培育了立于医学科技前沿、可承担国家使命的创新战略力量。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,厅局级科研项目近800项。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、省科学技术各级奖项等30项。SCI论文1000余篇,专利300余项。2023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位居我省公立医院榜首,转化金额3100万元。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除了肩负医疗卫生使命之外,医院还承担着学校的教学任务。自院系合一以来,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的新模式,切实加强附属医院的教学功能,承担医学生从本科到博士以及规范化培训任务和大量教学工作。学院现有中医学(5+3 一体化培养)、中医学(五年制)、临床医学(五年制)、中医骨伤科学(五年制)、医学影像学(五年制)、医学影像技术(四年制)6个本科专业层次,其中中医学专业于2016年获批浙江省普通高校“十三五”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,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临床医学专业与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于2021年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为首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,是全国中医、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。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,2020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(首批),2021国家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(首批),2022年获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(首批)。学院下设中医/西医19个教研室,4个大教研室。博士生导师41名,硕士生导师180名。现有在校本科生3200余人,在校研究生600余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500余名,博士研究生100余名。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、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、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、国家行业规划教材主编2本,副主编6本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、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、浙派中医等省级精品在线课程7门、中医儿科学等省级精品课程7门。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。近年来,本院教师获国家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1项、国家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类竞赛二等奖3项、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类竞赛特等奖3项、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类竞赛一等奖1项、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类竞赛三等奖1项、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、省级优秀教师1人、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3人。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优质的资源。
科室排班
预约规则

• 就诊前一日晚24点为最迟预约取消时间。